后遗症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 都不敢正视了自己?是什么让我们用这种虚假的成绩迷蒙了前进的路线?

每次出题都是一个两难的决择。总是在高考要求与领导要求之间纠缠,很难有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平衡。

面对我们的学生,这种很难跨进大学校门的学生,仿佛什么决定都不可能全对。

考察难度大了吧,怕学生无法面对挫折,对学习失去信心;结果是,为了这个信心,也为了学生或者说是学校在家长面前有一个体面的交待,我们选择了无底线的容易。

我不能说领导的想法是错的,我们也确实面临学生渐渐失去学习信心的担忧。但我经历过无底线降低难度考察的后遣症。

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在三A和三B之间徘徊的层次,甚至三B都难以如愿。所以学生们的高考定位其实很清晰:就是上线!当我们的难度降下来时,原本是30、40分的底子,就可以拿到了50至60分。这种表面的陶醉,迷惑的是学生的判断。他们会因此而满足、盲目自大,不思上进。而在不是本校出题的全市统考或者是高考模拟时,本质就暴露无遗。那种失望与无助,完全无法控制。学生甚至会直接质问我们:平时练的题是不是比一中、两阳的容易很多!

在这些赤裸裸的暴毙面前,我们该如何安抚那些失望的眼睛?我只能无耐地看着他们,希望他们再一次、或者是最后一次相信自己。我觉得,我们无止的降低难度,对学生们是无休止的伤害。这种近乎于欺骗的策略,很可能会让学生对我们切底地丧失信心。因为他们见到的成绩与他们实际的能力格格不入,他们会慢慢的怀疑老师的教学策略,甚至为此产生厌恶感。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学生对老师丧失信心更可怕。

我们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或者是,到底是我们害怕正视自己还是真的担心学生不敢正视自己?每次作为出题的决策者,我都面临这种两难的决择。我真的没有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安全着陆的平衡点的那种能力。我只是知道,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担当,倍我们的学生坦然面对挫失,让他们渐渐地变得坚强与勇敢。

逃避,终究不是办法,那怕失败一辈子,都应该知道我们败在那些地方,这样才不会一辈子失败。

打赏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