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后遗症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 都不敢正视了自己?是什么让我们用这种虚假的成绩迷蒙了前进的路线?

每次出题都是一个两难的决择。总是在高考要求与领导要求之间纠缠,很难有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平衡。

面对我们的学生,这种很难跨进大学校门的学生,仿佛什么决定都不可能全对。

考察难度大了吧,怕学生无法面对挫折,对学习失去信心;结果是,为了这个信心,也为了学生或者说是学校在家长面前有一个体面的交待,我们选择了无底线的容易。

我不能说领导的想法是错的,我们也确实面临学生渐渐失去学习信心的担忧。但我经历过无底线降低难度考察的后遣症。

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在三A和三B之间徘徊的层次,甚至三B都难以如愿。所以学生们的高考定位其实很清晰:就是上线!当我们的难度降下来时,原本是30、40分的底子,就可以拿到了50至60分。这种表面的陶醉,迷惑的是学生的判断。他们会因此而满足、盲目自大,不思上进。而在不是本校出题的全市统考或者是高考模拟时,本质就暴露无遗。那种失望与无助,完全无法控制。学生甚至会直接质问我们:平时练的题是不是比一中、两阳的容易很多!

在这些赤裸裸的暴毙面前,我们该如何安抚那些失望的眼睛?我只能无耐地看着他们,希望他们再一次、或者是最后一次相信自己。我觉得,我们无止的降低难度,对学生们是无休止的伤害。这种近乎于欺骗的策略,很可能会让学生对我们切底地丧失信心。因为他们见到的成绩与他们实际的能力格格不入,他们会慢慢的怀疑老师的教学策略,甚至为此产生厌恶感。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学生对老师丧失信心更可怕。

我们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或者是,到底是我们害怕正视自己还是真的担心学生不敢正视自己?每次作为出题的决策者,我都面临这种两难的决择。我真的没有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安全着陆的平衡点的那种能力。我只是知道,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担当,倍我们的学生坦然面对挫失,让他们渐渐地变得坚强与勇敢。

逃避,终究不是办法,那怕失败一辈子,都应该知道我们败在那些地方,这样才不会一辈子失败。

日志

开学季

开学季,本应该是忙碌而零乱的~第9个年头,今天似乎是最让自己放松的一个。

雨好大,时不时地来一阵,却丝毫没有影响此时的心情。高一的第一节课是很重要的,至少我这样认为,即便我只是一个科任老师。不像往常一样,今天的第一课上得和预期一样轻松,不管尖子班,还是普通班,课堂的效果不错。第一课,半节的思想交流,竖立信心,竖立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这很重要,重要到比你上很多节课都要重要。这种影响,可能惯穿于整个严夏或者冬霜。

教学楼后道的草坪上,那些由于雨水浇灌出来的微黄,温婉又亲切。在不经意之间,在无人理采的角落,却又是那么地让人难以忘怀……

7be3947e1b789307

我是相信自己的。这种过于自信,或许是渐渐成熟的表现多于知识沉淀出的师者风范。我只是清楚地知道,第一节课是应该让学生感觉到你的亲切与友善、感觉你的丰富与健谈,还有一份可以依靠的信赖。这,相信是教学成功的起点。我希望这种感觉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彼此都感到厌烦。

以退为进,或许是我这个学期工作思路的一种转变。可能这种转变旁人无法理解,但至少让自己很开怀。即使再有得失,也仍然会如此般从容不迫。感觉这也是一种成长:纵然无法解决,但我仍可学会放下。患得串失之间,领导与我待雨驻足的一小段话,让很多东西都可以释然。我不管这是不是领导对我的一些安慰的鼓励,至少能让人开怀。这,已足够。

很久没有这般投入地打一场羽毛球,虽然水平不高,但运动的魅力、全身心的投入,让人倍感高大。一场场撕杀下来,一种感觉,畅快淋漓。

每晚一罐百威,似乎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因快乐或者忧伤,也不为欢愉与寂廖,就是一个人,慢慢地喝完,慢慢地语言无它。这种感觉,与酒无关。

 

日志

2013广东高考理综化学23题C选项

这是考察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是否正确、对应的一道双选题。

2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Continue reading

日志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对照表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对照表

岗位等级 小学(幼儿园)教师 中学教师 职业中学 国家专业技术岗位级别 岗位任职条件
副高级 中学高级教师一级 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一级 五级 任职满9年
中学高级教师二级 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二级 六级 任职满6年
中学高级教师三级 中学高级教师三级 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三级 七级 取得本资格聘任者
中级 小(幼)高级教师一级 中学一级教师一级 讲师(实验师)一级 八级 任职满6年
小(幼)高级教师二级 中学一级教师二级 讲师(实验师)二级 九级 任职满3年
小(幼)高级教师三级 中学一级教师三级 讲师(实验师)三级 十级 任职未满3年
初级 小(幼)一级教师一级 中学二级教师一级 助理讲师一级 十一级 任职满3年
小(幼)一级教师二级 中学二级教师二级 助理讲师二级 十二级 任职未满3年
员级 未评职称教员 未评职称教员 未评职称教员 十三级 未评职称者
说明:①小学、幼儿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按现行规定聘用到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专技七级)。
②小学、幼儿园特级教师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暂聘到中学教师二级岗位(专技六级)。
③中学特级教师,直接聘到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专技五级)。

珠海三中学习体会

在随学校组织到珠海三中听课学习一行中,我们在珠海三中听课学习交流、到珠海四中进行参观座谈交流。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中,感受到两所学校给我们带来新的教学、管理经验可以取长补短,同道相益。以下我就自己的理解,谈谈此行的一些收获。
珠海三中的教学学习中,化学科组的听课收获相对少点。因为珠海三中的教学安排刚好是练习课,难以看出教学方法上独特和巧妙。但从所练的题型和层次可以看出来,他们教学的纵向和我们差不多,所采取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可能是由他们学生的层次相对不高而对教学方式造成的限制。在这点上,和我们很相似。
在与珠海三中的领导班子、教师骨干的座谈中,珠海三中校长“伪教育”的见解和根据他们学校学生的层次水平,确定以“德育教学”为主要的教育模式,旨在把学生培养成独立、自强、有活力和朝气的社会人才的办学理念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这就是他所说的“真教育”,德为先也是当下教育中最为欠缺的。
与珠海三中德为先的办学理念相差较大的珠海四中,是以力推课改、主力从抓教研、抓课改取得成绩。珠海四中校长对新课改的理解甚是独到,有规划,也有成熟的模式蓝图。从珠海四中校长向他们学校老师介绍课改模式的演讲中,我也隐隐感觉到他们一些老师对这个课改模式也抱有不同的想法。毕竟这个分组学习的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来说,改变几乎是360度的。在初高中现行繁重的教学、备考任务下,如何做到“把时间交给学生”而又能“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呢?这个应该是这个课改模式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从上面两间学校对办学理念和方式的学习上,我认为我们不能照搬他们的课改模式。不改就没有出路,这没错。但我们不能看到一些好的东西就把我们几十年的传统都否认掉,否认掉我们所作的努力与成果。轻量化课堂,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讨论中归纳,从参与中体会学习的成绩与乐趣,这很好。但前提是学生具备这种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我们学生目前厌学思想严重、不够尊师重教这几方面看,抓德育似乎比抓教学要更为迫切一些。因为我始终觉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如果有良好的价值观,有理想,有追求,尊师重教,成绩自然不会差到那里去。
此行为颇为遗憾的一环,应该是没能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为一切的教育方法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的一些想法和意见,对反映教育方法方式可能更为直观。我们在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和课堂优化上,更应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比空谈理论更为重要。
最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方法方式,摒弃伪教育,理解考核的要求与学生的需要,做真教育,才能不虚此行!

得胜E17 无线扩音器,期待货到!

一直都想买个扩音器上课,毕竟随着教龄的增长,喉咙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最先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之前一次喉咙发炎。但好了之后,这种感觉又淡了。上学期末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前一节课的老师下课时把扩音器忘在讲台了。我见着不用白不用,就用它上了一节。感觉有了扩音器的帮助,嗓子真的轻松好多!!再不会像平时那样,上完课嗓子有干巴巴的感觉了。

这一节课之后,再次激起我买扩音器的热情和决心。网上了解了一下,品质最好的当数得胜了。但我不想买那种小个的。因为一个大老爷门和女老师一样,上课把个喇叭绑在腰上,太难堪了点。所以决定买个无线了。一番网上搜索,看中了得胜的E17无线扩音器。但价格真的好贵,要600多。几经挣扎,最后还是找了一家天猫专营店,并且在上海当地是有实体店的。品质应该可靠很多。600就600吧,算一次投资,如果能用到退休,也大赚了。想想还得上30年的课呐!饿的神呐,想想就害怕!

现在只等货到了。到货后,测试手持麦克风和领麦看谁效果好再买可充电电池。毕竟,手持用9V,领麦腰挂发射器用5号的。如果效果不好,也把电池买回了,就浪费了。

最后晒一下E17的套装全家福:

搬学校的传说越来越接近现实

我校的搬迁传闻最早就在一年前。当时就有搬迁的方案,只是迟迟没能实现下来。去年高考阳江来了个全省倒数第一。市委书记向教育局长拍了桌子之后,这些传闻就越来越真实,版本也越来越多。而最近传得最多的版本,是关于全市几间学校的整合、搬迁的。

其中第七中学不能再招高中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这做法目的是限制读高中的门槛,提高高中生源的质量。同时也使技校和职高的生源得到保证。现在传说中,还包括七中开办小学与初中的这种说法。而涉及到我校的搬迁,就是与英才高中部合并后,搬到现在的二中。二中则搬到我们现在的校址,也就是我校只办初中。那样的的话,整个江城区就只保留一间高中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对学位的供求平衡表示怀疑。就好像当时我校就是二中和七中的高中部合并一样,也说不让二中和七中开办高中了。结果呢?由于学位无法满足,七中只能再开办高中。

这次的搬迁传说中,还包括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内。说是除了保留院内3A的相关专业学生之外,3B等学生将搬迁到白沙第一职业学校就读。而原来的职业学校与技校合并为一处,但生源和管理好像还是分开的。这样搞,应该是职校新校区建成后,生源长期无法满足,造成校区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作出的调整。

这些方案是最近传得最真实的,说好快就会对外公布。不管它怎么搬,何时搬,我担心的是这些学校的搬迁与整合中所涉及的师资的调整与分配上难免出现的后门”腐败!不管他方案多么好,如果不解决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不解决工资待遇上的巨大差距,教师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本质就不会改变。这点,可以拭目以待!

不管它怎么搞,我只能静等结果,分我到那都是一样教,只是希望能离家近点,可以常回家看看,哈哈~~

现在的节日假期是越放越累

我真的记不起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放假了:明明是放一天的假期,非得把本来双休的星期六日两天调过来,美名其日放三天假。什么时候放三天假了???星期六日本来就是法定的双休呀!!国家的想法就是,利用小长假期效应,促进旅游消费而又不能减少工作日。结果就是放个三天,本来休息的星期六日就得上班了。这样一上,往往都是一连上七天甚至更久的工作周期。放假,本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现在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烦。工作的日程、教学的进度与秩序都被捣得七零八乱!!真的想大声的诉求一下:我能否选择只放一天假?而还我星期六日的双休???

政治权力的过分干预令教育开展举步维艰

现在是市场经济,教育也跟着市场化、经济化。而伴随而来的就是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种种腐败。而现代人的维权意识在升高,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腐败行为的举报与维权就变得普遍起来。所以,政治权力的干预与监督就显得很有必要。

但我渐渐感觉到,政治权力的过分干预,并没有令教育开展变得更规范,更公正、公平,反而变得举步维艰。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从没有什么教辅资料的些问题。印象中,自己也几乎不买教辅资料。因为伴随着课本一起发下来的就有配套的练习用书。一些同学认为这些自带的练习用书不够好,就会自己私下购买。而我是穷得连这种好坏的念头都没产生过,好与不好都把它练习完。就这样,我也毕业了,也竟然正而八经的上了大学。毕业从教了,才发现现在的练习册(教辅资料)征订真TMD有病!如果教辅资料是必要的,那为什么教育部门就不能根据考纲统一编写一部?既然教科书都编了,再编一本教辅资料书就那么难吗?如果教辅资料是不必要的,那么是否就应该禁止一切课本以外的教材证订?现在搞成如果征订资料,必须证订什么省教育目录里的正版书。那里进了厅堂的所谓正版书价格真不是一般贵,一本就二十多三十,全套下来一学期的资料书就得差不多三百。你叫学生怎么承受?叫家长怎么理解?这些书还得是独家发行,外面书店是没得卖的。真TMD狠!垄断了!

这样一来,好像是规范了:书是正版的,统一征订。可有考虑过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领导一句话布置下来,苦的是我们收钱的班主任。要尽可能都征订,还得学生“自愿”,这才能突显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否则就是你工作没做到位。每次收钱我都有一种犯罪感,收着那些穷学生交上来的浸迹着汗水的钱,心里真不是滋味。但工作还是要做,钱还是自己收。学生家长往往叫苦连天,家长天天骂老师,学生为这事和老师冲突不断!我们当班主任的是有苦说不出。TMD真想把那些东西一把撒了!然后叫它们统统见鬼去!!

以前没统一、没规范时,订一个学期的书,打个折下来一百块都不够。上面说我们那样订的书不是正版的,违规啊。现在正版了,书的用纸反而没有那些所谓盗版的好,内容也差不多,提高的是价格。为什么正版价格高,相信大家都知道吧?说白了,就是那么一回事。现在说是规范的东西,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什么实惠,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

现在学校什么事都得向上面请示,等批准。校长基本就是一个传声筒,领了圣指就回校读。就连放个假都得上面下几道文件来规范,不能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调整。往往是不到要放假前的一天半天,是不会有准确的答复的。感觉真是很好笑!那些实质的东西没见他们完全按照上面的要求做,放个假就这般严谨了。

教育产业化了,感觉教育就是一场生意。政治权力的过分干预,但非没有使教育更加规范、有序,反而是使更多人在搪塞,在敷衍。在现行的问责机制下,没有一个敢于为教育承担责任!不管合不合理,不论可不可行,不问愿不愿意,只要不出现责任事故,就是教育的大幸!每个人都在推诿,在逃避,在报告的文字中为自己拼奏功绩。教育机制不改变,教育乱象还将继续。教育之痛,国之殇。

我与学生谈爱情

这本是我想在今天周会课上和学生谈的内容。无耐等升完旗、学生拖拖拉拉地回到教室时,我欲言又止,最后一句话也没说出口。或许吧,是我真的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去与学生交流好这个问题,以至几年班主任,极少提及学生恋爱的纪律问题。而现在,不少恋爱的学生,十六七岁,在公然在大庭广众搂搂抱抱,偷偷接吻等,动作极其不雅,不堪入目,在校园造成了很环的影响。这个问题或许是到了非讲不可的境地了,不但要谈这个问题,还应谈好。

周会不布置工作,不强调纪律,就谈谈同学们的爱情。青涩,还是青涩,这是中学时代的爱情中,纯洁夹杂着的味道。让人无比期待但又惶恐难耐。我不想用早恋一词让这种纯洁的爱恋蒙受冤白。何为早?那些年龄与大家相仿、缀学务工的人,相爱、结婚、生子,只有人说他们早婚,而从没有人说早恋。这种差别,原因只有一个,身份不同。或许大家会认为这是一种世俗的不公平。但用不同的两种社会身份进行行为的比对,不会有正确的结果。中学时代的恋人,在大庭广众牵手、抚慰、拥抱、亲吻,只会人让觉得不堪入目,大刹风景。而在公众场合发生这种不理智行为的恋人们,但非没有享受到这种相爱方式带来的甜蜜,有的只是众人潮水般的冷嘲热讽,给自己负上心灵的枷锁。而换一种场合,在大学校园里,这种情况就不会让人有多不自然。校园小道,落日余辉,依依的牵手、温暖的拥抱、甜蜜的亲吻随处可以,这些不但不会让你觉得刺眼,反而会让那些让爱情抛弃了一万次的心,从新选择相信爱情!这就是差别,同种行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以不同身份造就两种反差极大的影响。

可能有同学说,为了爱情,我可以不顾声誉,也甘愿放下前程。我所做的,我愿意,你们管不着。如果真有人存在这种偏激的想法,很遗憾,那是我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存在偏差。什么是爱情?爱情难道就只是相互的牺牲,就可以目空一切,就值得名声扫地?我认为,爱情是两颗心的相互尊重,相互搀扶,温暖你我。相爱是两个人的事,但要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这就好比我们现在都是穿带整齐地来上课的,你自己愿意你就可以一丝不挂地来上课吗?不能!但在国外的一些裸浴沙滩,你不脱得一丝不挂人家都不让你进去。所以,那些在众目睽睽下乱搞不雅行为的男女同学,但非不会尊重自己,更没学会尊重别人。这种于情欲而不顾自尊、抛弃名声的行为,是让人失望的,是学校纪律不允许,也是不会长久的,更不会有花开,有果结。有的只是在相互的伤害中,无端地伤害到别人。

爱情是美好的,特别是学生时代的爱情。在青春萌动的年纪,对爱情充满无限期许,又若怦动一时,很正常。我们不必羞涩,更勿需怀疑,那是我们长大的印证。我们需要的是,在这种细雨飘飘的日子里,小心地裹着那一汪的情绪,让它慢慢成长,伴自己成熟。然后,我们约定一个桃花灿灿的季节,勇敢地牵上对方,轰轰烈烈恋一场,方是好汉,才是烈女!!!

隔了许久,今晚又泡茶喝了。

几年前吧,莫名地喜欢上茶。准确上说是喜欢上普洱茶。期间也陆陆续续买了几件以及以前学生送的几饼茶饼,平时上班泡泡也足够,算是小资一下。自从本学期那次胃病犯,就把茶给停了。当然,其实上次胃病犯与自己犯病前一连几晚喝了不少啤酒有关,与普洱茶时没有什么关系的。之所以停止喝茶,是因为怕影响胃药的效果。结果胃药早吃完了,而茶,一停就停到现在。

今晚不知道怎么的,见到茶几上的茶叶,突然就一股泡茶的冲动。等水烧开时,想就不想就泡了一杯。虽然泡的是自己平时少极少喝的绿茶,但还是很容易让自己想起了茶的味道以及泡茶时的心境。细细想想,胃病缓解这么久了,自己就为什么还是一直没泡茶了呢?可能吧,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不知不觉中就会把一些东西给丢了。

又期末了,最近工作比较忙,整天都忙着学生的档案和评价、评语。惯以前吧,学生报告手册都没怎么用,基本都是发分数条。但既然学校以下来了,也不能不用,还是老老实实填写了。最头痛的还是学生评语了,上网抄吧,学生看了那些都不是形容自己的文字,但非起不了鼓励和提点,还会使学生感到不被重视的感觉。所以,还是老规矩,自己根据学生平时表现以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写吧,起码真实一点。当然,自己写还是怕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存在片面性而表达有错。毕竟嘛,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那样真切的。

以往期末,自己都有一种莫名的迷失感,不想上课,不想去想工作的问题,就让期末最后的日子浑浑恶恶地过去。但这学期这种感觉变得很平淡,平淡到没有放假前的气味。但愿这是好事,是我工作心态变得成熟的一种心境。

最后吧,祝愿我们高一7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这次期末考中有所进步,都能有一个开心的假期,过一个开心的大年。即使是考得不好的同学,都希望他们能用年轻人的勇敢与坚毅去面对。相对于分数,我更希望自己的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用微笑面对困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