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9,PH=10的两种氨水中和等量的盐酸,消耗氨水的体V1、V2关系

原题:

在25℃时,分别用pH=9、pH=10的两种氨水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消耗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则V1V2的关系是(   )

A.V1=10V2                  B.V1>10V2                 C.V1<10V2                 D.V210V1

大家都应该知道这题是考弱电解质的越稀越电离,但这些东西混着酸碱中和来考虑,经常把那些和阿柯一样头脑不清醒的人搞得天昏地暗。

根据电离度
PH=9的氨水浓度c1=10^(-5)   电离度为a
PH=10的氨水浓度c2=10^(-4) 电离度为b

如果两种氨水的电离度一样,则有10c1=c2

根据弱电解质的越稀越电离原则,PH=9氨水的电离度增大;所以a>b

电离程序越大,氨水的浓度就越小

所以10c1<c2

根据n1=n2  c1v1=c2v2

因此v1>10V2

或者另一种思路:

氨水是弱电解质.PH=10的氨水稀释10倍PH大于9,相当于PH=10的氨水稀释10倍后OH-离子大于PH=9的氨水.盐酸是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
那么看来.要中和的话.PH=9的氨水c(OH-)<PH=10稀释10倍的c(OH-).所以V1大于10V2

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两倍,则甲乙两溶液中c(H+)的关系

原题:

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两倍,则甲溶液中c[H]与乙溶液中c[H]的关系

A.2︰1    B.100︰1    C.1︰100    D.无法确定

这题目并不是什么难题,但很容易让人错选C,但正确的答案应该为D。

解析:设甲溶液的pH等于2a,根据题意,则乙溶液pH等于a.甲溶液的c[H]=10-2a 而乙溶液的c[H]=10-a,则甲c[H]:乙c[H]=10-2a /10-a=10-a(注:这里不要把a约分掉,应该是同底数幕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而得到)。因为a值不确定,所以10-a的比值也不能确定。这就好比2是1的两倍,4也是2的两倍,8也是4的两倍,10也是5的两部,但这些差额次方化之后,得到的值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道浓硫酸加水稀释题目,为什么稀释时加水量小于100mL

原题:

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p(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100/pmL
解析:
设加水体积xmL,且稀释后的9mol/L的硫酸密度为d,且d<p,因为硫酸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稀释后的浓度:9mol/L=n/v=c*v/m/d=c*m/p/m/d
=[(100g/pg/mL)*0.001L/mL*18mol/L]/[((100g+xmL*1g/mL)/dg/mL)*0.001L/mL]
整理得:x=200d/p-100
因为d<p,所以d/p就小于1,所以200d/P就小于200,再减掉100,所以x就小于100,即A答案。

溴水、溴的四氯化碳;碘水、碘的四氯化碳,四者的颜色

溴水、溴的四氯化碳;碘水、碘的四氯化碳,这四者的颜色在不同的资料书是,描述的颜色有时候会不相同。本来记得好好地,一看到其他资料书和自己记忆中的不相同,又会怀疑究竟那个准确。这样一来,四个颜色能常都记得乱七八糟的。现在记下,以便查询:

Br2在水中是黄色--橙色 (或者橙黄) 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Br2在四氯化碳中 橙色--橙红色     浓度越大,颜色越深,甚至可以是红棕色
I2在水中是深黄色--褐色 (或者黄褐)   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I2在四氯化碳中显紫色--深紫色(或者紫红)   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收集乙酸乙酯为什么用饱和Na2CO3而不用饱和NaHCO3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用,收集时采用饱和的Na2CO3,目的有三个:

1、溶解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的乙醇;

2、除去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的乙酸,也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乙酸乙酯在饱和的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低)。

这时,有学生就会问:能不能用饱和NaHCO3或者饱和NaOH?

分析:饱和NaOH溶液可以溶解乙醇和除去乙酸,但由于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且水解过程不可逆,水解程度大,会减少酸的损失,故不能用饱和NaOH;

而不用饱和NaHCO3溶液的原因是等物质的量浓度NaHCO3和Na2CO3,后者消耗酸更多,且Na2CO3溶解度比NaHCO3大。为保证乙酸尽可能完全除去,选择饱和Na2CO3会更好。

为什么通入饱和NaCl溶液可以除去Cl2中混有HCl

在Cl2制备的实验中,产生的Cl2含有挥发出来的HCl,在除杂中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饱和的食盐水除去HCl。当然,能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HCl,说明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HCl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在高一时,老师都只是叫学生背住这一除杂方法。但仍有一些学生会问:为什么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HCl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得利用高二选修4中的可逆反应平衡移动原理。

HCl极易溶于水,1:500

而Cl2溶解度不大,与水发生的是可逆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也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Cl2 + H2O <=> H+ + Cl- + HClO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Cl-时,如饱和食盐水,可以使该可你反应逆向动,减少Cl2与水的反应,也减少了Cl2的溶解度 而HCl溶于水,完全电离,不存在平衡,所以基本上不受到影响。 因此,饱和食盐水可以大大降低Cl2的溶解度,但是对HCl没有影响,即可以吸收HCl,而排出Cl2。

2NO2(g)==2NO(g)+O2(g)平衡后再加入1mol NO2与1mol O2混合气体平衡移动分析

广东省湛江二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理综试题:

某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O2(g)==2NO(g)+O2(g)。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其中实验Ⅰ、Ⅱ都在800℃,实验Ⅲ在850℃,NO、O2的起始浓度都为0,NO2的浓度(mol•L-1)随时间(min)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若实验Ⅰ中达平衡后,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NO2与1mol O2混合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将向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此题的特点要用到平衡常数来判断平衡是否移动

从图可以得到,800度时

c始—-1mol/L——-0——-0——2NO2(g) = 2NO(g) + O2(g)

c变

c平—-0.5

所以,三段法,得到

——2NO2(g) = 2NO(g) + O2(g)

c始—-1mol/L——-0——-0

c变—-0.5———-0.5—–0.25

c平—-0.5———-0.5—–0.25

平衡常数K=c(NO)^2*c(O2)/c(NO2)^2=0.5^2*0.25/0.5^2=0.25

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NO2与1mol O2混合气体

即通入NO2为0.5mol/L,O2为0.5mol/L,(容器2L)

即此时,c(NO2)=1mol/L,c(NO)=0.5mol/L,c(O2)=0.75mol/L

则,Qc=c(NO)^2*c(O2)/c(NO2)^2=0.5^2*0.75/1^2=0.1875

而,保持温度不变,即平衡常数K不变,K=0.25

即此时的,Qc<K,所以平衡向右移动

不同催化剂对可逆反应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

众所周知,催化剂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所需温度降低,反应更容易进行,反应速率加快。但对于一个可逆反应来说,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发生改变。如一反应正常情况下反应,10S达到平衡,反应物转化率达80%;加入催化剂,只是使该反应在5S后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仍为80%。

以上是我们在对催化剂在可逆反应中的作用分析。但在2012年广东省高三第四次六校联考理综化学-反应原理一大题中出现了如下情况(以下为题目只选部份):

(2) 用催化技术将超音速飞机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

2NO+2CO2===CO2+N2     H<0

③ 已知尾气通过排气系统的时间是很短的,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排气系统保持适当的温度

C.增大尾气和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D.减小压强

在答题时,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只选B选项,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ABC。这时候,很多同学就觉得答案很有问题了。因为我们平时都说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应速率,而不能改变转化率,那为什么在这道题里还要选AC两个答案呢? Continue reading

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AgCl溶解度减小还是不变

AgCl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沉淀平衡:[Ag+][Cl-]=Ksp,氯化钠加入后,氯离子浓度增大,根据同离子效应,银离子浓度就会减小,即溶解度减小。

但有人就有疑问了,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AgCl溶解度不变。那么,溶解度不是只与温度有关吗?溶解度的定义是在某一温度下,该种溶质在100g某一种溶剂溶解的质量,说是纯的溶剂,该题目
里面溶剂发生了变化。可以说,当加入了NaCl固体,NaCl溶液就相当于AgCl的溶剂了。

但如果非要说“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AgCl溶解度减小”正确,个人认为还真是有点争议。如在相同温度下,在两个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一个只有加AgCl,另一个加了AgCl和NaCl。第二个
烧杯中AgCl溶解的肯定比第一个烧杯中的溶解度小。但第二个烧杯中的溶解度减小,并不能改变第一个烧杯中AgCl的溶解度。因为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
体,AgCl溶解度减小”是对的,但AgCl在水中的溶解仍然是不变的。

是否可以更具体一点,改为“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此时AgCl溶解度比在水中时小”。

所以,相同溶剂,物质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压强等因素忽略)。溶剂不同,则要考多种因素的影响。

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放热值Q1、Q2大小比较

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2(g)+Cl2(g) → 2HCl(g)+Q1   H2(g)+Br2(g) → 2HBr(g)+Q2
求Q1与Q2的大小?
解析:各个反应都有等量的氢气,这个不用比较,Cl2比Br2活泼,根据物质越活泼,所具有的能量越高,则Cl2比Br2所具有的能量高。从而得到,反应物中,H2(g)+Cl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比H2(g)+Br2(g)的能量之和高。而产物HCl比HBr稳定(卤素单质越活泼,与氢反应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物质越稳定,则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低,则HCl具有的能量比HBr低。
经上述分析,最后得到,氢气与氢气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较第二个高,而生成物能量却比第二个低,所以第一个反应释放了出的能量比第二个高。所以Q1>Q2
本题除了上述分析外,还可以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分析。
等量的氢气分别与等量的氢气、溴蒸气反应,前者经光照就可以发生爆炸,而后者则要经过加热才能反应,氯气与氢气反应明显比溴蒸气与氢气反应剧烈,所以释放的能量也就多。

质量分数不等的两种溶液等质量或等体积混合后的浓度分析

原题:

质量分数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时,其质量分数为a%;而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为b%。质量分数不等地两种乙醇溶液等质量混合时,其质量分数为a%;而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为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B)
A.a>b>c     B.b>a>c      C.c>a>b         D.a>c>b

解析:

假设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是x y,其中x<y
对于硫酸溶液
那么等质量(假设都是m g)混合之后,混合溶液质量分数=(mx+my)/2m=(x+y)/2
等体积混合时,由于质量分数小的硫酸密度比较小,等体积的两种硫酸,质量分数大的质量大,那么等体积混合相当于先将二者等质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高质量分数组分的硫酸,因此混合溶液质量分数>(x+y)/2;

同样,对于乙醇溶液
等质量混合时其浓度依然是(x+y)/2
等体积混合时,由于质量分数小的乙醇溶液密度比较大(因为乙醇的密度比水小),等体积的两种乙醇溶液,质量分数大的质量小,那么等体积混合相当于先将二者等质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低质量分数组分的乙醇溶液,因此混合溶液质量分数<(x+y)/2;

因此可知,c<a<b,因此选择答案B

PS:这类题目要注意的有两点:
1、看溶液是等质量混合还是等体积混合,最终比较的是质量浓度还是其他的浓度
2、分清楚溶液密度虽浓度的变化关系,这会影响到后面的结果
3、还可以记住一个结论:溶液密度比大于水的,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溶液密度比水小的,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小于平均值;等质量混合后质量分数就是平均值